麥盧卡蜂蜜采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南部獨有的麥盧卡花,享有新西蘭“國寶”的美譽。有研究表明:麥盧卡蜂蜜具有獨特的抗菌活性,尤其對胃腸炎癥非常有效,因此這樣獨具特色的蜂蜜近年來受到不少國人的喜愛。
然而樹大招風,麥盧卡蜂蜜摻假事件時有發生。同時據相關媒體報道,新西蘭每年的麥盧卡蜂蜜產量只有1700多噸,而全球范圍內,“新西蘭麥盧卡蜂蜜”的年銷量超過1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至少有80%為假冒產品
新西蘭媒體日前報道,中國市場上的新西蘭麥盧卡蜂蜜并沒有一個官方的標準,而事實上,就連新西蘭本國對于什么是正宗的麥盧卡蜂蜜也沒有一個全行業共識。缺乏統一的評定標準直接導致市場上出現的麥盧卡蜂蜜魚龍混雜,讓人難辨真假。
進口蜂蜜
報道稱,中國官方希望新西蘭能夠出臺一個麥盧卡蜂蜜的官方認定標準,而新西蘭初級產業部也正在努力“通過標準化評定,規范新西蘭的蜂蜜產業”。
如何科學定義純正的麥盧卡蜂蜜?
2017年12月,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相當于農業部)召集行業、企業和專家,最終確定了麥盧卡蜂蜜的科學定義,以此來驗證是否純正的新西蘭進口麥盧卡蜂蜜。
根據官方定義,新西蘭manuka蜂蜜是蜜蜂從manuka樹上采集花蜜后生產出來的蜂蜜。要稱為新西蘭manuka蜂蜜,必須同時達到5個指標,這5個指標包括4種化學成分的含量標準以及manuka花粉的DNA,如果不能達到一個或更多指標,“這種蜂蜜就不能成為manuka蜂蜜”。
蜂蜜標簽
在上面提到的4種化學成分中,截至目前,只有在麥盧卡蜂蜜中發現了一種名為2'- methoxyacetophenone的化學成分。這使得其他任何不同種類的蜂蜜難以與麥盧卡蜂蜜混合,以達到符合這個定義的標準。
與此同時,MPI將通過供應鏈追蹤,改善蜂蜜產品,確保新西蘭的蜜蜂產品符合進口國家的要求。所有被貼上“manuka”標簽的蜂蜜都必須經過MPI認可的實驗室檢測,以確保它符合新的麥盧卡蜂蜜定義,并以此來區別于其他類型的蜂蜜,以及確定它是單花蜜還是多花蜜。
新的標準從2018年2月5日起生效
確定了麥盧卡蜂蜜的科學定義后,MPI已經發布了新的出口要求,將從2018年2月5日起生效。在新的要求下,MPI必須對所有的麥盧卡蜂蜜進行檢測,以確保其符合新的科學定義,并定期對企業進行驗證(或檢查),以確保他們遵守這些規定。
新的需求還將加強整個蜂蜜供應鏈的可追溯性。根據新的要求,養蜂人必須在MPI進行登記,并記錄他們所生產的蜂蜜的詳細記錄和蜂巢位置。
蜂巢
養蜂人和生產廠家需要為每一批蜂蜜提供適當的文件,以供出口,包括關于正在出口的蜂蜜的詳細信息以及這些蜂蜜是哪里來的。
國內進口商應嚴格把握品質
據國內檢驗檢疫局進口食品檢驗人員介紹,在國家質檢總局近兩年公布的進口不合格食品信息中,進口麥盧卡蜂蜜不合格原因多樣,有蜂蜜摻假、標簽不合格、菌落總數超標、包裝不合格、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等。
在麥盧卡蜂蜜全球暢銷的背后,不法分子的造假現象也很嚴重,據統計,新西蘭每年大約只出產1700-2000噸的麥盧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圍內,每年以麥盧卡名義出售的蜂蜜高達1萬噸以上,這意味假冒品比例極高。
2016年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就對一些麥盧卡蜂蜜實施召回,指出這些蜂蜜涉嫌人為添加二羥基丙酮(DHA)和甲基乙二醛(MGO)。
據悉,今年5月份,新西蘭獲得初級產業部認證可以實施DNA和化學檢驗的實驗室——新西蘭Hills 實驗室發布了一項新的檢測技術——Manuka5檢測法,可用來鑒別麥盧卡蜂蜜的真假。
麥盧卡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國內從事進口蜂蜜的進口商,要明確我國對蜂蜜及相關產品的質量標準和要求,尤其是麥盧卡蜂蜜,一定要加強和國外出口商的溝通,做好供應商評價,可通過索取合格證明材料以驗證產品的真實性。在產品進口前可向檢驗檢疫部門咨詢進口程序和所需資料,做好充分準備。
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且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進口商要認真設計產品標簽,確保內容和格式準確性。同時,在產品進口運輸儲藏過程中要做好安全防護,保持滿足產品品質所需的環境條件,避免不合格。